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政策集萃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森林固碳效果监测与评估——应对气候变化
2011-02-09

  中国绿色时报7月7日报道发展林业,正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天气变更 的新的战略选择。中国国情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天气变更 大会达成了一份重要的协议 文本,文本中第六条款特别 明确 了森林应对天气变更 中的奇特 作用:“我们认识到,减少滥伐森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 进步 森林对温室气体的消除 量,我们觉得 有必要通过立即建立 包孕REDD+在内的机制,为这类行径 供给 正面勉励,增进 发达国家供给 的帮助 资金的流动。”
  森林碳汇以最经济、最直接、最快捷的优越 性受到各国的注视 ,并成为各国应对天气变更 和执行 国际减排任务 的重要路子。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天气变更 峰会上提出,中国要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 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向世界展现 对未来高度的责任 心,也争得了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话语权。
  胡锦涛主席的允诺 掷地有声的根据 是,中国森林生态系统 长期监测与评估的结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 的年固碳量为3.59亿吨,折算为年吸收 二氧化碳量为13.15亿吨,为我国2008年二氧化碳年排放量60.18亿吨的21.85%,表明中国排放的近1/4的二氧化碳被森林所固定,年释氧量为12.24亿吨。
  中国森林固碳释氧功效 价值的测算依托中国森林生态站网的长期继续观测钻研 数据。首要体现在林分净生产力和土壤年固碳速率数据上。我国的固碳效果 监测,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森林生态站成立之初就已开展。进入21世纪,以全国森林生态站为根本,从现有森林资源起程 ,起头探讨适宜于评价我国森林在大气碳平衡中作用的钻研 框架。新的技术钻研 突破在于不仅认识了森林地上部分产生 的固碳价值,还更多地关注森林的多层次固碳效果 ,特别 是地下部分——土壤产生 的固碳作用,这使中国原有的固碳价值的测算数值有了较大的提升 ,并更接近真实。
  2009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 定位钻研 网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合作开展的森林生态效益评估结果,表明了中国森林碳汇施展 的作用是庞大的。仅广西全区一年森林固碳量就达4870.15万吨,折算成二氧化碳为17857.22万吨。中国生态站网中心主任王兵将广西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比对创造,广西森林根本 可以打消 全区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了广西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站是对中国森林固碳价值核算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站。该森林生态站的观测系统 通过对林内的风、温度、湿度、水汽压、辐射、土壤热通量等进行监测,揭示了生态系统 碳通量(单位光阴 和单位面积内碳增减的数量)的日、季节和年际波动特点 及其对环境因素变更 的相干 性,从而正确 地估计 陆地生态系统 碳吸收 才能 。宝天曼森林生态站的长期继续观测钻研 为森林生态系统 碳平衡模型的建立 和验证供给 了有效数据,其碳汇效应及其对国家减排的贡献率,是制定 CO2减排相干 重大战略决策急需的数据根据 。
  中国政府由于在森林碳汇计量和监测工作中控制 了主动 权,对于推动 森林碳汇和国际履约谈判 产生 了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局代表团去年出席了联合国天气变更 峰会和哥本哈根会议,积极参加 应对天气变更 林业议题谈判 ,参与相干 国际规矩 制定 ,适时发布了《应对天气变更 林业举动 企图 》。
  目前世界上对于二氧化碳的减排首要有三种技术方向和选择:一是采纳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二是进步 能效、减少能耗;三是碳埋存及生物碳汇技术。从目前情况 看,前两种技术都难以推广。进行技术革新和推动 替代技术,成本高,各国难以遭遇 ;进步 能效或过多减少能耗,会严重影响GDP,举例说,如果我国执行“气代煤”的比例为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会减少4.9%,但GDP会降落 2.0%。
  森林碳汇因潜力大、易履行 、见效快、成本低、对经济增长 影响小等特性正成为一种新的技术方向选择,是当前减排的最佳手法 。
  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蓄积继续 增长 ,全国森林笼罩 率由18.21%进步 到20.36%,森林质量不断进步 ,森林生态服务功效 不断加强 。这些结果 更阐明 了我国森林碳汇有着庞大潜力。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接管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林业在应对天气变更 中已成功 开展了多项工作。胡锦涛主席就林业工作作出重要唆使 ,强调要依赖人民群众,依赖科学技术,依赖深化改革,扎实开展植树造林运动 ,着力加强 森林保护和经营,确保实现2020年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