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重庆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团伙掌握识别真假茅台技能 专买假酒敲诈店家--中国国情
2011-04-03

这些就是嫌疑人黄某买的假茅台酒

  控制了真假商品的辨认法,大多数人是用来保护自身权益,但有人却用来赚钱———一个犯法团伙成员,他们凭自学控制了辨认真假茅台酒的技能,专门跑到名烟名酒店买假酒,随后对老板讹诈勒索。

  由于卖假酒老板自知理亏,这让他们频频得手。近日,南岸区警方打掉一个讹诈勒索团伙。颇为喜剧的是,当警方带着嫌疑人去指认现场,不少遭勒索的烟酒店老板直甩脑袋:“没见过,莫乱说。”

  大批买进假茅台 次日提酒去讹诈

  昨日,南坪派出所办案民警刘建欣向重庆晚报记者揭秘了几人的骗钱手法。

  第一步:物色

  黄某42岁,四川南充人;王某38岁,贵州遵义人,两人均于今年初来到重庆。

  白天,几人在主城各区寻找名烟名酒店,并做下记载:老板是什么样的人,是男是女。晚上一起磋商,挑选面善或模样诚实的老板作为目的。次日一早,几人便来到选好的名烟名酒店,称要买茅台酒,并要求开箱验货。他们用茅台酒真假辨认器对酒辨别。如果酒是真的,他们就找各种理由分开;如果是假的,几人便开端行动。

  第二步:演戏

  几人佯装包工头,自称晚上要招待工程客户,需买9瓶茅台酒。“生意价值数百万元,成败症结就在几瓶酒上。”几人吹得是天花乱坠。最终,他们全体以1000多元的价格购置了茅台酒。

  临走时,几人要求老板将茅台酒的编码写在发票上,并写上店的地址,要求老板签字。

  第三步:讹诈

  次日,几人面目狰狞地返回卖酒店铺,将茅台酒往桌子上一放,扯开嗓门吼:“这是假酒,害得生意也搅黄了。”“赔钱,不然马上找工商。”

  老板自知理亏,何况对方有自己写下的字据,大多会选择赔钱私了,全额退款不说,还要额外进行赔偿,少则2000元,多则近万元。

  行骗手段被识破 骗子遭了一耳光

  民警刘建欣昨日介绍,1月初,黄某等人曾到高新区香榭丽小区邻近一烟酒店讹诈勒索,并最终得手。当时,被骗老板的朋友宋某也在现场。

  凑巧的是,宋某在南坪宏声路也开有一家名烟名酒店。3月11日,店伙计的报喜电话让宋某心里一紧:“老板,今天运气好,有几个包工头买了9瓶茅台酒,说是要招待工程客户,还让我写下了茅台酒的编码。”想起朋友店里遇见的那群男子,他疑惑对方会来讹诈。

  12日,宋某早早到店里守候,买酒的几人果然涌现。他一眼就认出,正是讹诈朋友的那伙男子。对方显著不记得宋某了。接下来的讹诈措辞跟以前一样,但结果却不同———黄某正扯开喉咙呼啸时,宋某一个耳光打在他脸上,把对方当场打懵了。

  南坪派出所的便衣民警正在邻近巡逻,闻讯将当事双方带回调查。黄某和王某很快承认了讹诈勒索的事实。

  目前,因讹诈勒索罪,黄某和王某已被南岸警方刑拘,同案的二男一女正在追捕中。

  售假酒自知理亏 当事老板无一报警

  据民警介绍,黄某等人的讹诈频频得手,这是因为当事人自知理亏,都想息事宁人。有的见到嫌疑人也不敢指认。

  黄某和王某向警方交代,他们曾在沙坪坝区天星桥正街讹诈过一名浙江籍老板。事后,民警带着两人前往指认现场时,两人一眼就认出被讹诈的老板。

  “他们讹诈过你的钱,请指认。”民警押着嫌疑人找到老板。对方瞄了一眼,直甩脑袋:“没见过,莫乱说。”

  经调查,警方已证实了该团伙10多起勒索案件,但无一人报警。警方呼吁被讹诈勒索者,尽快和南坪派出所取得联系:86969173,联系人刘警官。

  目前,讹诈勒索的主犯黄某和王某已被警方刑拘,还有二男一女在警方追逃中。

  既然是假酒 为何还构成讹诈勒索

  重庆晚报新闻律师团成员沈仁刚律师介绍,讹诈勒索罪有3个构成要素:以非法获得利益为目标;虚构事实实行讹诈;要求赔偿超过其损失额。

  沈仁刚称,此案中嫌疑人明知可能是假酒,还虚构事实,故意买酒,并非是在尽公民职责想举报,而是抓住对方把柄,要求高额赔偿,已构成讹诈勒索罪。

  重庆晚报近期关于假酒的报道

  名烟名酒店藏12万假烟酒

  去年10月18日,江北区大兴村车站旁一家名烟名酒店,执法人员发现里屋堆满了10多箱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经鉴定全是假货,共价值12万元左右。该烟酒店卧室衣柜背后隐藏通道,房门还安装有电子遥控器。(2011年3月8日)

  特供茅台都是假酒

  茅台酒经销商、重庆爽君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接收重庆晚报记者采访时称,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人民大会堂特供茅台、军队专供茅台、茅台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局专用酒等,都是假的,他们从没销售过此类酒。(2011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