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河南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河南洛阳强制行政事业单位向市民开放洗手间--中国国情手册
2011-04-09

  中图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王学涛 朱青 李克瑶) 2011年4月开端,中国中部省份河南洛阳市市民在逛街的时候也许不会再有“内急”难寻去处的问题了:洛阳市政府强迫性规定100家沿街行政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开放,开放时间不少于单位对外办公服务时间。

  开放厕所的单位包含洛阳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景象局、公安派出所、市图书馆等。对外开放事业单位厕所以缓解“如厕”压力,这一看似“小事”的强迫性规定却让许多有过“如厕被拒”经历的人们拍手称快。

  安徽省合肥市的刘思思至今也难以忘却两年前在逛街时“内急”的一幕。“那天恰好肠胃不舒畅,走在街上就腹痛难忍。”刘思思说。

  情急之下,她走进路边的一家行政单位,但门卫却在得知她要使用厕所时坚决谢绝:“人家就是说单位不让外人进去上厕所,没有理由。”

  这一经历让刘思思愁闷的同时也百思不得其解:“政府部门的厕所,为什么就不能向急需的百姓开放呢?”

  而北京女孩王婕在“内急”问题上的遭受更让人啼笑皆非:在北京市海淀驾校的路考课上,宽敞的马路两旁根本没有公共厕所。王婕和其他学员们走进路边的一家事业单位,但同样被谢绝如厕。

  “我们单位的厕所不对外,请去别处吧。”十几个学员在不断尽力沟通下,该单位工作人员才勉强答应下来,但向每人收取了一元钱的“如厕费”。

  如今回忆起来,王婕感慨地说:“只要能上厕所,收钱也愿意。政府是该向厕所扔几个钱了,就像中国的老话说的:人不能被尿憋死啊。”

  事实上,河南洛阳在开放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厕所的做法上,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此之前,北京、天津、海南海口等城市的沿街公共建筑厕所就实现了对外开放。

  然而,这些开放的厕所背后还有着各地市政部门难以言表的苦衷,那就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成了公共厕所建设的一个障碍。

  “人人须要厕所,人人不愿与厕所为邻。”洛阳市城市监察管理局局长张青森说:“在公共厕所的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主要艰苦就是选址问题,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厕所就是脏和臭的代名词,在哪里建都会遭到周围市民的反对。”

  张青森介绍,2010年,洛阳市计划建101所公厕,但是由于实际苦难,只建成了20多所。旧的计划未能实现,今年洛阳市又将厕所建设计划数量提至263所,能否实现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还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各地政府部门这一人性化的做法为百姓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一些政府部门由于其职能的特别性,依然不能向路人供给如厕的便利。山西省公安厅坐落在省会太原市最繁荣的五一路上,但对普通百姓,却是一个门禁森严的所在。

  山西省公安厅监所管理总队总队长蔚积明告知记者,虽然公安厅位于临街的繁荣地段,但是保密工作很重要,不能许可人们随意进入,否则人太杂了,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一些沿街的事业单位大楼里一般都有人看守,所以开放一下卫生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说,“但是在一些涉及保密、特别人群安全的机关单位,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但吴忠民表现,应当支撑开放沿街行政事业单位的厕所,但各级政府不应当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厕所开放上,而更应当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斟酌,如何在城市里合理地建设公厕,从而更好的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编辑:SN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