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省情 > 山东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青岛举办海葬活动 923名逝者魂归大海(组图)--中国国情网
2011-04-20

青岛举办海葬活动 923名逝者魂归大海(组图)--中国国情网
哀乐声响起,一名女士将亲人的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

青岛举办海葬活动 923名逝者魂归大海(组图)--中国国情网
参加海葬活动的人们手捧亲人骨灰排队筹备上船。

青岛举办海葬活动 923名逝者魂归大海(组图)--中国国情网
轮船载着逝者家眷缓缓驶向海葬指定海域。

  “爸爸,这是你爱好的大海,我们以后来这儿看你、陪你。”27岁的罗晓兰一边抛撒骨灰一边含泪喃喃自语。4月16日凌晨8时,随着一长三短的汽笛声,本市自1991年实施海葬以来最大规模的骨灰撒海活动在莱阳路旅游码头举办,16、17日两天 ,共有923位逝者在2784名家眷的送别下魂归大海。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海葬率为2.3%,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7时10分

  期待的队伍排了近百米

  “原来这就是大海啊,真的很美。老头儿,把你葬在这里,我也安心了。”4月16日上午7时许,莱阳路旅游码头,59岁的唐女士捧着丈夫的骨灰盒喃喃自语,身边的女儿含泪搂着她的肩膀。离登船时间还有近1个小时,期待的队伍已经排出了近百米。

  “我们是从石家庄赶来的,女儿昨天特意请了一天假陪我。”唐女士含泪告知记者,丈夫逝世近十年了,“海葬”是他生前最大的遗言,以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帮他还愿,这一直都是自己的心事。唐女士说,丈夫生前来过青岛,最大的喜好就是游泳,而徜徉在大海的怀抱游泳则是丈夫一生的神往。“我们住的地方没有大海,今天看到大海感到好美。如果可以,愿望百年之后孩子们也能把我葬到这里,让我陪着他。”唐女士说。

  “爸爸,这是你爱好的大海。”望着大海,唐女士27岁的女儿罗晓兰哽咽着说,受父母影响,她很接收海葬这一环保方法,甚至以为这样的丧葬方法比土葬意义更大。

  7时30分

  87岁老人送妻最后一程

  现场,市民政局殡葬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免费给逝者亲属每人筹备了一束白菊花和白手套。此外,还特意制作了骨灰撒海纪念证,记者看到,纪念证的色彩为蓝色,上面有逝者的照片、姓名、故去时间、海葬时间等。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表现,由于此次人数较多,16日和17日两天将各分两批次进行海葬。

  期待的队伍中,一位戴黑色墨镜的老人格外引人注视。他拄着拐棍,在儿女的搀扶下不住地抚摸着洁白的骨灰盒 ,不时问身边的人:“几点上船?”原来,老人名叫曾华威,来自胶南,已经 87岁高龄了。这次不顾家里人反对坐长途车赶到码头,是为送妻子最后一程。

  “她是老革命了,一生最崇拜的就是周总理,海葬是她年青的时候就定下的事了。”曾老告知记者,妻子是3年前逝世的,今年,他提出来要为妻子圆心愿,“以前我不赞成,但现在想通了,愿望以后也来这陪她。”由于海葬规定太小和年老的人不能上船,曾老就拄着拐杖默默地坐在岸上,看着孩子们帮老伴儿还愿。

  8时30分

  全家三十口海上送亲人

  8时船开,8时30分,十余艘船只依次停在海中,哀乐响起时,所有人依次走到船边撒骨灰、抛花瓣。他们中,一家30口的宏大海葬队伍引起记者的注意。

  记者了解到,这一家族来自北京、西安和青岛,为了送一位老人,几十口人连夜从全国各地赶到青岛。“我的母亲叫陈秀兰,祖籍青岛,60年前因工作原因去了北京。青岛是她的根,骨灰撒海是她的心愿。”53岁的周建华老人告知记者,自己姊妹5人,这次送别母亲,全家老小几乎悉数到场。

  “母亲生前总是说,‘你们那么孝顺,我活着的时候已经很满足了,没有必要买陵墓祭奠我,把我骨灰撒入大海,你们去很多地方都能和我聊天说话’。”周女士说,以前,她还不是很能接收海葬,但现在想想母亲说得很对,如今全家已经达成协定,以后清明节将在家里以聚首的方法祭奠母亲。

  ■新闻延长

  报名者无一人来自农村

  记者采访了解到,本次骨灰撒海,有1147具骨灰亲属报名参加撒海。经最后确认、办理手续,参加本次撒海骨灰为923具,随船亲属2784人。逝者中,生前为青岛户籍的占88.5%,市内四区户籍的占87%。

  “这是今年首次,也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郭可凰告知记者,随着居民思想的改变,“厚养善葬”观念逐步建立,自去年10月份本市举办首次免费海葬活动以来,报名数量大幅上升,比去年同期增加5倍多。本次撒海活动,共为本市逝世居民亲属节俭经费40余万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海葬已日益为人们所接收,但农村地区仍对海葬较为排挤。“青岛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60余次海葬,至今还没有一个农村户口逝者的家眷报名参加。”郭处长说,目前,青岛海葬活动遗体数量仅占青岛市每年火葬人数的2.3%,但这个比例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下次海葬5月中旬举办

  谈到有人以为骨灰会污染大海的问题时,工作人员告知记者:“骨灰火化时的温度高达800℃至1200℃,焚烧后并非有毒有害物质,盛放骨灰的纸盒也是用可降解资料制成的。而骨灰撒海的地点,通常都会选择海水动力充分、冲入大海后不会回流的地点,因此全部海葬进程不会污染水质。”

  随着撒海骨灰数量的不断增长,遇有清明等假日时,少数逝者亲属到海边烧纸祭奠。为引导市民文明祭祀,民政部门拟为撒海逝者建专门的纪念堂(碑、墙),供亲属祭奠思念。目前建设地点初步选定为九峰陵或福海园。

  此外,今后将根据报名撒海数量规模,适时组织撒海活动,而不仅限于每年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两次。下次骨灰撒海活动初步定于5月中旬。

  文/ 记者 孟琳达 图/记者 孟达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