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物价后势--中国国情网
2011-05-02

  无论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迷,还是克制价格发烧,这些进程都充斥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调和和矛盾。这一“推手”的进程,在中国政府防控通胀的重担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范若虹 刘琳 刘明霞

  4月15日,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炉,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创32个月新高,CPI非食品价格上涨超出了2008年最高水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份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许诺,中国2011年的CPI要掌握在4%左右,而CPI前三个月连续上涨态势表明,中国政府要完成这一既定目的面临的难度不小。

  多种混杂型成因的集中爆发构成本轮物价上涨不同以往的特质,出现庞杂的趋势,并进一步拉高未来人们对于物价高涨的担心,其中,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成为了以往历次物价上涨都不具备的一个推手。

  每当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将经济大势掀起波涛,凯恩斯的“有形之手”便会粉墨登场,力图抢救市场于水火之中。“二战”以来,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便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交替运行的历史。

  无论是拉动经济走出低迷,还是克制价格发烧,这些进程都充斥了“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调和和矛盾。这一“推手”的进程,中国政府防控通胀的重担面前,显得尤为突出。

  三大推手

  本轮物价上涨并非自今日始。2010年下半年,物价上涨苗头已开端浮现,并于当年11月份CPI达到了最高点5.1%。

  为了掌握流动性多余和物价上涨,央行从去年至今已经9次进步存款筹备金率,4次进步利率。

  投资需求推进的流动性多余,大批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型通胀,热钱的流入以及劳动工资的上涨……混杂型通胀使此次物价高涨的趋势与历史上的情况相比更加庞杂,再加之通胀预期的助推,物价上涨势头,难以平息。

  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中国经济学家姚炜对2011年一季度通胀数据做了回归测算后发现,流动性成为重要决定因素。

  过去两年的货币超创造显。2009年广义货币M2平均增加28%,超过9.2%的经济增加水平以及-0.7%的通缩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19.5个百分点;2010年M2平均增加19.2%,超越10.3%的经济增加与3.3%的通胀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5.6个百分点。

  中国政府已在有意识地收紧信贷。2月份M2增速15.74%,是历史上持续27个月以来的最低值。然而3月,M2增速恢复到16.63%,环比增长了2.99%。

  这表明中国投资需求仍然十分强劲。姚炜表现,虽然各种实业企业投资的自有资金可以占到总投资的50%-60%,但是剩下的部分,须由贷款来配套。

  在“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包含国家电网、高铁、信息产业,甚至保障房的建设,都将是未来投资需求的主力军。而2011年为开局之年,地方投资冲动的惯性一时还难以遏制。

  与此同时,大批商品价格的一路高歌,令输入型通胀压力猛增。

  一季度,中国铁矿砂进口量增加14.4%,价格上涨59.5%;原油进口量增加11.9%,价格上涨24.3%;成品油进口量增加27.7%,价格上涨18.8%。这三类产品进口额合计比去年同期增长275亿美元,其中因价格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长177亿美元,占比近2/3。

  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上的资源、能源类大批商品的依附程度逐步加深,其中石油、铁矿石和铜三种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分离达到了55%、60%和70%。大批商品价格上涨对PPI有直接的传导作用,并会间接影响CPI。

  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也十分显著,这成为CPI走高的又一推手。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近期在珠三角经济区调研发现,当地企业2009〜2010年间用工成本广泛上涨30%到40%,2011年预计仍继续上涨10%到15%。

  “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抑或迫近,这使得劳动力价格将不可逆转地长期上涨,成为广泛共识。”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剖析师郑联盛对记者表现。

  中国国际经济交换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给出了工人工资上涨的另一种循环,即货币投放过多,导致资产价格特殊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消费价格中的居住类价格上涨,并驱动听工成本上涨。同时,近两年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促使农民工的用工成本增长。

  王军表现,劳动工资的上涨将不断推升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和服务品价格升高,而物价水平的升高,反过来还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工资的上涨,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趋势。

  高低游产业两重天

  终端消费品价格上升,仅仅是最直观现状。更为深远的影响,是生产链条各个环节上产品价格的不同走势,将给各类产业在未来2~3个季度的生产及利润空间,带来显著影响。

  “当前物价上涨的形势,对高低游产业将施展截然不同的作用。”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一般剖析以为,以铁矿石、钢铁、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上游原资料产品,将因目前的物价上涨形势而获得更多利好。

  对此,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以为,一方面,主要因为美元贬值而形成的国际大批商品价格上涨,将因为人民币升值而构筑起必定的缓冲,从而使国内的原资料加工企业在进口价格上减缓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身处产业链的上游地带,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移优势。

  “2011年地方政府面临的一系列工程任务,对上游原资料产业的需求,形成较强的支持作用。”李迅雷说,“从而使原资料产品价格上涨成为今年的大趋势,并扩展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

  地方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各地方在2011年必需完成的保障房建设指标。住建部曾于2011年3月表现,全年计划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而这一规划将形成1.3万亿元投资。“由于通过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推动,这一部分形成的投资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从而使得各地方对钢铁、水泥及上游建材产品形成宏大需求。”李迅雷说。

  投资需求的另一个主要支柱,来自于区域构造逐步调整下、中西部大规模提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趋势在2011年第一季度投资数据中已有浮现。

  1~3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465亿元,同比增加25%,环比增加1.73%。其中,中西部地区起到主要拉动作用,西部地区在1~3月的投资增加达到26.5%,而中部地区则高达31.3%。

  “这一投资历局会成为一个中长期走势,对上游产业的产量及产品价格施展显著作用。”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如果说物价上涨在未来2~3个季度对上游产业将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那么以终端市场为主要发力对象的下游产业,则将面临更多的“利空”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调研的情形表明,2009年以来,无论是原资料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涌现了显著的上涨,2009年~2010年, 原资料成本最低涨幅达到15%左右,其中餐饮业的原资料成本涨幅为100%,电子行业成本上涨35%左右。

  由于下游产业的竞争性比较充足,转嫁成本的才能相对较弱。

  2011年第一季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加16%,比历史同期水平降低约2个百分点。

  这是下游产业面临市场动力不足的征兆,由于物价上涨而造成的需求萎缩,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表示得更为显著,从而使下游产业全年利润空间受到压缩。这些产业主要以需求刚性较弱的可选消费品为主,例如汽车业、家电业,以及牛奶等食品加工业。

  “以汽车业为例,2010年全年销量增幅达到30%多,但业界目前预测2011年的全年销量增幅约为10%。”李迅雷说,“销量增幅的大幅收缩,这主要是成品油价格上涨带来养车成本显著进步,从而克制了消费者在今年的购车欲望。”

  行政调控面临为难

  尊敬市场选择与维护价格和社会的稳固,是国家发改委目前必需修炼的平衡术。

  2011年第一季度高企的CPI数据再度刺激众人的神经。针对终端消费品价格涨势显著的现状,国家发改委在进入4月份以来,先后约谈日化、便利面、白酒等行业厂商与协会,愿望以此法在必定程度上达到稳固物价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工商联24家直属商会于4月中旬发布物价维稳倡议书,倡导非公企业不要人为抬价与共谋涨价。

  对此,中国价格协会会长、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永治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现,目前的“约谈”远非行政干涉措施,仅会起到“劝告”作用。在2007年到2008年通胀周期中,商务部、农业部曾针对猪肉价格暴涨,通过农户补助、增强猪肉储备,以及管理供给链系统等措施,对价格调整施以行政手腕。

  王永治以为,如果未来一段时间,价格水平没能达到政策预期,继续保持高速增加,不消除采用必定的行政干涉措施。“但现在来看,涨价形势远未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尚未到须要行政干涉出马的阶段。”王永治说。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采访发现,无论对于行政“劝告”,还是行政干涉,市场对其效果的质疑声不小。李迅雷对记者表现,“约谈”与真正的行政干涉均属短期措施。

  由于行政干涉具有强迫性措施,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由于定位在“治标不治本”的终端环节调控,因此降价难以持久。

  “同时,长时间的行政干涉或者调控,不仅损害了相干行业的利润空间,还会对市场资源配置带来干扰信息,制造一种市场安稳的假象。”李迅雷说,而一旦放松管控,则容易形成更大反弹。

  市场价格的反响表明行政调控正在面临为难。发改委“约谈”多家企业、行业协会数日过后,部分消费品厂商开端变相涨价。以本轮通货膨胀中价格涨幅最为显著的食品为例,部分牛奶、瓶装饮料品牌通过缩减净含量而保持原价的方法,舒缓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有形之手能做什么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采访发现,流动性泛滥导致的物价快速上涨,往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短期调控,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减少行政干涉,增强货币紧缩,这是“有形之手”面对通货膨胀压力时最为有效的迎战策略。

  这一经验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已被历史多次验证。一位专注于价格范畴、不愿泄漏姓名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对记者表现,面对通胀压力时,央行往往成为政府“有形之手”的集中体现,目前将这只手的调控功效施展到最大。由于继承了历史上德国央行的传统,欧洲央行几乎将严控通胀视为其实行货币政策的唯一目的。

  “正因为如此,欧洲央行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很低,CPI一旦超过2%,就很可能启动加息。”这位研究员说。

  而一旦政府的“有形之手”试图超出货币政策,采用一些看上去更加美妙的调控手腕来减轻通胀带来的苦楚时,往往会遭到“无形之手”的更大反弹。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所经历的滞胀时代为例,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尼克松政府期间,美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为减轻政府压力,缓解通胀给普通大众带来的实际收入下降,尼克松政府采用了扩大的财政政策,实行‘收入指数化’策略。”上述研究员谈到。所谓收入指数化,是将居民收入同物价挂钩,物价上涨5%,居民收入将相应上涨5%,从而抵扣掉通货膨胀推高的生活成本。

  这一颇为“积极”的举措,虽然短期内缓解了阵痛,并为当届政府赢来支撑,但是却给美国经济带来收入与价格螺旋式上涨的后果,严重的通货膨胀并没能因此解决。

  “此后上台的里根政府将调控经济的手腕回归到严格的货币政策上,连续多年实行超过10%的高利率,并于四年半后最终使物价水平得到显著改良。”

  如果说流动性泛滥带来的物价上涨尚可用货币政策这一利器应对,基本要素价格上升带来的物价上涨,政府则鲜有合适的短期调控措施。

  “长期看,这是中国经济在低要素价格的基础上,经历了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必定迎来的历史阶段;而从短期看,有形之手的调控只能缓和涨价冲击,但一时的价格克制还会在日后得以释放。”上述社科院研究员对本刊记者说。

  在与市场的短期角逐中,“有形之手”往往很难逆转市场规律;其用武之地,往往是在中长期通过各种制度建设,缓解市场失灵带来的无序波动。

  “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的建设,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配置失误,是中国政府着眼于中长期应做的重要功课。”李迅雷对此表现。例如农产品的生产往往凸显“市场失灵”的为难,蔬菜、水果、粮食会随着上一年价格的小幅上升,而在第二年涌现产量激增的现象。如果增强农产品种植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收集与发布,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从而避免涌现2011年多地蔬菜价格大幅下跌的局势。

  上述社科院研究员则以为,减少商品交易成本,尤其是缩减行政成本、减轻税收负担,应成为政府“有形之手”调降物价的主要发力方向。

  同时,物价上涨所引起的新的利益格局的转变,也是政府“有形之手”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王永治对记者指出,价格调整会引起利益构造的调整,但价格不是解决利益矛盾的工具,要靠工资、税收等收入分配的工具来解决。

  李迅雷以为,物价上涨给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截然不同。富人可以通过投资规避风险,甚至可以获得资本增值的收益。而穷人则不仅缺少投资才能,还对食品等生活必须品的价格上涨非常敏感,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

  “因此不仅要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补助,还要斟酌到例如月收入2000元的中低收入群体,如何应对涨价。”王永治说,“价格引起的利益构造的调整,要同收入格局的调整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