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做大融资渠道有利外储分流--中国国情
2011-05-06

  难题:

  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众所周知,美国发行世界性国际货币美元,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债务规模,美元越贬值,美国偿债就越省心省力。换句话说,美元越贬值,所有美元计价的其他债权也都会贬值。视察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3万亿美元。毫无疑问,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是中国外贸顺差与资本顺差累积的结果,但却并非中国实力的象征。

  首先,从外贸顺差来看,中国贸易构造层次不高,出口主要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比如,纺织、服装、鞋帽、塑料、玩具等,同时还要辅之以成本代价昂扬的出口补助和出口退税,如此换回的外汇既是辛劳心血钱,也是薄利多销的市场份额。其次,从资本顺差来看,大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除了便宜地皮和便宜劳动力的宏大吸引力,还有规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动机,它们将科技含量不高、污染较重的生产车间或流水线迁入中国,既可做制造业,也可相机做房地产投机,结果是它们的产品出口却计入中国的出口统计之中,如此便夸张了中国的贸易顺差。

  况且,目前人民币尚未实现完整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仍然实施严厉管制,它极大地克制了人们对外币资产投资与持有的需求。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进入的外汇,只能部分地通过经常项目流出,而资本流出则存在严厉的管制。因此,为了强迫平衡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稳固人民币汇率,央行就不得不大批买入美元等外汇,并将其换购成外汇储备。这正是中国外汇储备大增的一般机理。

  我们看到,当前货币政策面临人民币币值内外冲突的困境:一方面,人民币对内价值贬值;另一方面,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现实?

  迷惑:

  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

  关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调和问题,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精辟而经典的描写,就是所谓的“不可能的三角”,或称“三难选择”,即在完整自由的资本流动、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稳固汇率或固定汇率三大政策目的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折衷的矛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上述三大目的不可能同时实现,至多只能三选其二。

  具体讲,为了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汇率稳固,则必需就义独立的货币政策,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阿根廷。同样,要想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则必需放弃汇率稳固的目的,实施浮动汇率,例如美国。同理,要想实现汇率稳固以及货币政策的独立,则必需实施严厉的资本管制,比喻,汇改前的马来西亚。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端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显著加快。在资本项目严厉管制的条件下,我们无法实现“藏汇于民”,为了稳固人民币汇率,央行必需将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贸易顺差及资本顺差换购成为“外汇储备”。然而,这一做法却威逼到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大批外汇占款直接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多余,热钱与游资四起,通胀压力加大,整体物价水平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自2008年第三季度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蒙代尔的三角难题更加突显出来,进而导致宏观调控的难度、庞杂性及不肯定性进一步增大。

  矛盾:

  银根松紧的自动与被动

  基础货币(俗称“银根”)是笼中之虎,它具有极强的爆发力或伸缩性,这就是基础货币的“乘数效应”。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掌握的,所谓紧缩银根或放松银根,是指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政策取向。央行对基础货币实行掌握,主要是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高目的稳固币值、稳固物价,并以此为基础促进经济增加。

  众所周知,央行掌握基础货币(银根)的根本途径大体有三个:其一,存款筹备金制度。央行通过进步存款筹备金比率,可以有效地克制银行贷款扩大速度,从而达到紧缩银根的效果;相反,央行下降存款筹备金比率,可以扩展银行放贷规模,从而达到放松银根的作用。其二,贴现政策。央行通过进步贴现率,可以增大企业票据贴现融资成本,克制企业票据融资的冲动;相反,央行下降贴现率,可以刺激企业扩展票据贴现融资,借此增大货币投放。其三,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大批抛售国债或外汇,可以直接回笼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相反,央行在公开市场大批买入国债或外汇,则会增大人民币投放,从而增长货币供给量。

  然而,如今的中国,即便继续保持“资本严厉管制”的前提不变,仍难以统筹物价稳固与汇率稳固的两大政策目的。一方面,在以原油和铁矿石为代表的国际大批商品价格不断攀升、国内物价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央行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强调掌握通胀,稳固物价,央行不得不持续加息,频繁上调存款筹备金率,并且连续循环发行巨额央票,回笼货币。另一方面,面对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外贸顺差及资本顺差,央行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固,又不得不大批收购贬值的美元,将它们转换成外汇储备。与此同时,等值的人民币被投放出去,央行宏大的外汇占款直接导致流动性严重多余,造成客观上的货币扩大、放松银根。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循环?

  展望:宏观紧缩

  有利直接融资大发展

  既然实现人民币完整自由兑换尚需时日,而且资本管制仍有必要,那么,为了稳固人民币汇率,则央行免不了还要连续收储外汇,并同时投放等量人民币、释放流动性。与此同时,在宏观紧缩的大背景下,央行要控通胀、压物价,就必需不断地进步存款筹备金率,并不断地延伸加息周期,收缩流动性。

  银行融资是央行基础货币的“放大器”,通过加息与进步存款筹备金率,可以克制银行放贷规模的扩大,同时增大企业贷款的成本。因此,掌握企业间接融资,实际上是掌握了货币增量的投放。为此,我们必需为企业开启另外一个融资通道,这就是直接融资,通过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发行,既可以缓解企业贷款难,补充企业融资,下降企业融资成本,更可以将社会游资与热钱通过IPO和公司债券大扩容导入实体经济,支撑经济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直接融资不会增长货币供给量,它只是社会资金的再配置。

  因此,笔者以为,在宏观紧缩、银行贷款受阻的情形下,正是股市大扩容、公司债大发展的最佳机会。我们信任,今后若干年,中小板和创业板将会毫无疑义地加速扩容。此外,国际板的引入,将有利于超额外汇储备的“消肿”与分流。可见,做大直接融资渠道,将会成为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相互沟通的润滑剂与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