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财经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深圳免税商场其实不“免税”--中国国情网
2011-05-06

  深圳商报记者 陈美寿 实习记者 余璐

  “深圳早就有免税商场,为何还要在前海争设免税区?”采访中,有市民向记者质疑。让很多老深圳人觉得不解的是,为何不做大做强曾经光辉一时的深圳免税商场?

  记者经过调查后得知,其实免税商场早从1995年起,便不再享有“免税”政策了。无论是免税商场还是免税珠宝,其实都不“免税”。

  曾经是“货币特区”

  “不同阶段的免税店在性质上可以说是完整不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免税店是特别政策的产物,主要针对出入境的境外人士,目标是吸纳外汇。即使是深圳国贸免税商场,最初也是外币交易,等于说是一个"货币特区"。”深圳综合研究开发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鲁鱼告知记者。

  而在深大管理学院王利教授看来,除了政策优势,当年深圳国贸大厦免税商场的光辉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历史原因。

  剖析深圳的零售商业历史,王利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三家”时期在罗湖区的人民南路上,并立着友谊商场、国际商场和环球商业中心,旁边还有粤华商场;免税商场时期深圳经济特区免税商品企业公司198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作为专营免税进口高档商品的零售企业,免税商场当时占领了国贸大厦裙楼的4、5两层。1996年,国贸免税商场年销售逾5亿元,日最高销售额达600万元,均创当时深圳百货企业单店之最。1994年深圳华强(000062,股吧)北万佳百货开业,标记着深圳进入仓储式平价超市时期,本土大型百货零售业品牌开端突起,外资品牌的沃尔玛等开端进入。

  王利以为,其实当年无论是“老三家”还是国贸免税商场的光辉,其承担的更多是大型商场的功效,而不是免税概念。

  经历繁荣最终衰落

  正是仓储式平价超市的兴起,导演了免税商场的衰落结局。而衰落的背后,也有政策的因素。

  4月28日,曾在免税商场工作了近10年的滕晓(化名)告知深圳商报记者,自从2000年离职之后,她已有10余年没有回去过免税商场。她说,“经历过它最繁荣的时候,看着现状真的有些难受。”

  滕晓泄漏,从一出身,国贸免税商场就享受着国家的优惠政策,除烟酒和电器之外,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免除关税。“当年的许多货物,只有国贸免税商场才有。数量有限,买东西的人常常是排着长队。”

  “公司在香港设有办事处,所有的商品几乎都从香港中转进口。”在滕晓看来,国贸免税商场的胜利就在于它有这条具有绝对优势的进货渠道。

  然而好景不长。1995年,国家撤消了免税政策,“免税”开端变成了一块虚有其表的牌子。“从那时起,所有的商品都没有免税的优惠。对于单个商品销量来说,政策的影响非常显著。”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放开,深圳与香港、国际的往来也越来越便利亲密。“在进货渠道和货源上,特免公司再也没有竞争优势。相反,久长以来僵化的运营模式成为了其发展的阻碍。”

  2000年国贸免税商场的销售额为1亿多元,仅仅是1996年的五分之一。2001年免税商场撤出国贸大厦。当时官方的解释是,租金大幅上涨和人民南商圈恶化。

  曾经光辉一时的国贸免税商场如今已撤出。(材料图片)深圳商报记者 廖万育 摄

  免税商场生意冷僻

  4月底的一个周六上午,深圳商报记者来到格兰云天的免税商场。与大多数百货商场的布局无异,格兰云天免税商场一共四层,一楼是名表、皮鞋皮具、水晶饰品和女装,二楼是高级男装,三楼是珠宝金行、烟酒茶、滋补品和化装品,四楼是内衣、皮具等,基本每家店铺都挂着“五折”、“八折”等牌子。

  记者当天看到,全部免税商场的客流量很小。在记者闲逛的两个小时间里,只在BOKE鞋店看见一单生意成交。

  王利教授告知记者,“如果不是减免租金,免税商场在这里也做不下去。”

  “现在免税商场的很多商品,普通的商场就能买得到,何需去免税商场买呢?”对于免税商场的现状,深圳媒体一位从事商业报道的记者以为,“现在的免税商场已经没有了核心竞争力,种类的多少、奢靡品档次的高低,都比不过普通商场,价格也偏高。”

  这位记者以为,即便现在免税商场要重打“免税”牌,也必需转换经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