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教育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钱学森:我姓钱 但是我不爱钱--中国国情网
2011-09-18

  试卷、证书、护照、照片、手稿、书信、著作、沙发……当记者有幸先睹这个展馆——《钱学森——中国人民的自满》,无言的物品,仿佛件件有声。倾听它们,如同读到了一个人的心坎,看到了一个人的丰采。于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别样又活泼地涌现在记者眼前,是那样伟岸,那样完善,令人尊敬,令人敬佩。

                      

钱学森:我姓钱 但是我不爱钱--中国国情网
 钱学森 (材料图片)

   “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回来的那些人都好,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觉得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党和国家给我的声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声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声誉授给别人。”

  96岁高龄的钱学森,性命的残暴,在于他光焰无比的科学事业,还在于他清纯如水的道德文章。展览有一张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宿舍的照片。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就居住在这里。1960年,他从这里搬进航天部大院,至今没有动过。组织上曾经多次给他部署新居,他都不要。展览还有一张照片,是钱学森在杭州的故居“丰谷园”。钱学森回国后,把在杭州、上海的几处房产,都捐给了国家。

  1958年,钱学森的《工程掌握论》出版,获得了一笔不小的稿费。那时,他看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从农村考上来的孩子,连买把尺子的钱都没有。于是,他把这笔钱捐出来,专门买些学生们的学惯用品。所以力学系的新生,报到后就能领到一把尺子。1962年,他的《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出版,获得了3000多元稿费。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祸”时代,经济十分艰苦。他将这笔稿费作为党费上缴给组织。1978年,他将组织上为父亲落实政策补发的一笔钱,也交了党费。1994年,钱学森先生获得“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这笔奖金高达100万元港币。他连支票都没有看,就写了一份委托书,捐给了我国西部的治沙事业。

  也许人们不会信任,这位身兼重担的“海归”派,在回国后的半个多世纪生涯中,只出过两次国。一次是1957年,随聂荣臻拜访苏联。一次是80年代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出访英国、德国。1991年,中央授予他“国家出色贡献科学家”声誉称号。媒体上涌现了宣传他的小高潮。对此,钱学森很不安。有一天,他把秘书叫来说道:“这几天报纸上天天说我好话,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今天的科学界,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作贡献。千万不要因为宣传钱学森过了头,影响大家积极性。请你立即通知报刊杂志,把宣传钱学森的稿子撤下来。”

  金钱、声誉、位置,在钱学森这里,都没有生存的市场。有人奇异,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了,怎么以后成了副院长了。人们不知道,这是他自动要求的。他还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但是,早在1992年,他就致信当时的政协主席李先念,恳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还在4年前,他就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恳求免去他“学部委员”,即今天的“院士”称号。1991年,在他退出一线工作后,他给自己定下许多“原则”,谁说情都不能破。比如: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任何应景活动,不出国,不到外地开会,不上名人录等等。

  这些年来,美国方面也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甚至提出,只要他来,就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是,都被他谢绝了。钱学森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声誉头衔!”

  钱学森——中国人民的自满!(来源: 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