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国情 > 今日国情 > 今日行业 > 教育 >

往届回顾

2008版中国年鉴

入编邀请更多>>

2010版国情

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伟大历史实践证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贯彻落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读”--中国国情手册
2011-09-18

  有了高考,就有了复读。复读是中国高考制度下的一种常态,但如今的复读已有了实质变更,不是学生没学上,而是他们愿望上更好的大学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读”--中国国情手册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上,大批复读学校也前来摆台拉生源。周 超摄(人民图片)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读”--中国国情手册

  山东省滨州市的一对父子王宝峰、王旭东同堂复读备战高考。王宝峰一直怀着进入美术学院的梦想,几次放弃已考取的高校,今年,三次复读后终于如愿以偿。儿子受他影响,经过放弃和复读,终于进入心仪学校。

  1.

  质的变更

  不是没学上 而是上好学

  新学期开学,江苏各类补习学校门前又是一派热闹气象,一批心境庞杂的“高四生”沉默走进大门。虽然与前些年相比,江苏不少补习学校门前已稍显冷落,但当质量较高的补习学校依然门庭若市,当复读气象又一年在人们面前出现,无奈、黯然、淡定、希冀……人们的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办学规模位居江苏高复培训校前列的泰州姜堰市某培训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今年新入学的1300多名学生中,达到三本分数线的理科生在半数左右,文科生在四成左右,达到一本分数线的学生也有不少,“这些学生是因为不满意录取的学校而选择复读的”。

  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字,2011年高招,江苏共录取考生417760人,其中统招录取410859人,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单独招生录取5122人,高考录取率达83.6%,创历史新高。江苏的教师和家长们多数承认这样的情形:“高中毕业生不愁没大学上!”

  江苏的学生不愁没大学上,有三个原因:一是高考招生规模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二是由于人口构造涌现的生源减少趋势已很明朗;三是助学制度可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不致因贫失学,从而一圆寒门子弟的上学梦。

  招生数量的保证,可以从江苏今年实施的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改革略见一斑。2011年,江苏省开端在部分高职院校进行注册入学改革试点,26所高职院校不设统一省控线,由校方自行设定录取要求。注册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31345人,经过三轮注册和确认,最后录取考生25580人,尚有近6000个计划名额空了下来。据统计,参加注册入学试点的26所高校中,全体完成计划的只有11所,其他未完成计划的15所学校中,有3所招生人数不到半数。

  为什么学生放着大学不愿上?原因看起来很简略,因为这些学校不能满足他们的升学理想。如果说富庶的苏南在教育资源、经济条件上,使高三毕业生选择复读有了底气,那么在相对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学生为何也轻易放弃当年入学?在徐州邳州市运河中学任教多年的陈老师介绍,毕业生中每年复读的学生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十几,数量不算少,但是,“真正的差生复读的很少,主要是平时学业比较好的学生,这些孩子们就是不情愿,以为自己可以考得更好,上更好的大学。”

  “不是没学上,而是上好学”,在这个质的变更后面,这些年,江苏复读学生的数量降低了很多。南京市江宁高中每年毕业1100多人,据江宁高中副校长张发新介绍,选择复读的也就二三十人。在南京市较为偏远的高淳县,湖滨高中校长夏季云介绍,复读的学生占比不到5%。在运河中学,虽然有百分之十几的复读率,但陈老师坦承,近年来选择复读的学生数量呈显著降低趋势。

  2.

  原因分析

  心有不甘 着眼就业

  依照运河中学陈老师的说法,真正学习成就差的孩子高招时能走就走了,而那些学习成就有必定基础、考场施展不理想的学生,则选择了苦读一年再搏一把。

  张发新也表现,毕业后选择复读的学生主要有两种:一是高考没施展出自己的水平,心有不甘;二是家庭条件不太好,上的学校收费太高,愿望来年考一个符合家庭经济条件的高校。而前者是主要原因。

  因感到施展不好而选择复读的也不乏尖子生。夏季云介绍,前两年有位学生考上了省内一所“985”高校,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也选择到补习学校去复读。

  为什么好学校订复读学生有这么大吸引力?

  在运河中学,不少毕业生反应出的是传统的一面。陈老师剖析说,运河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他们来说,高考是转变命运的事情。因此,许多考生包含家庭都把高考的机遇看得非常重。既然要通过上大学转变个人和家庭命运,既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格,他们更要在上什么大学上做出慎重选择。

  而城镇特殊是大城市的复读学生,更多反应出的是新时期背景下的一面。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在选择时往往进步了门槛:一个是学历门槛,在众多硕士生、博士生共同竞争下,本科生就业相对更加艰苦;一个是名校门槛,不少用人单位非“211”高校毕业生不要,甚至非“985”高校毕业生不要,“第一学历”的概念被凸显出来。几位校长和老师剖析,这样的形势下,城镇毕业生中考名校的氛围很浓,而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更多是学生家长。相对于高中学生对就业概念的隐约和懵懂,城镇家庭的家长深谙就业之道,他们心里有一本账,愿望孩子在入大学时就赢在就业的“起跑线”上。在孩子成就较好而无望名校的时候,一旦孩子有复读的念头,他们会转而支撑甚至勉励孩子复读。

  透过复读的窗口,看到的是重重叠叠的社会大背景。时期在发展,“高考转变命运”的观念如今已大为削弱,但传统观念犹在,为了争夺更高的就业竞争优势,高考复读依然会前赴后继。?ā

  3.

  辩证看待

  重社会效益 给选择自由

  对高三复读最直接的批驳,就是它占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一方面,一些优秀师资转到复读学生那里;另一方面,高考时,“高四生”凭借多一年的学习,对“高三生”造成不公。

  在一些省份,普通高中办复读班、光复读生,将优秀师资配置过去进步升学率,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但在江苏等省,已经明令制止普通高中办复读班、接收复读插班生,并为此开出重罚条款。在江苏,如果发现普通高中办复读班、接收复读生,将撤消学校3年内的评优评先资历,学校负责人等相干义务人还要受到严格处分。因此,不管是苏南还是苏北,普通高中校长和老师都反应,复读学生不能进公办普通高中,而是进入社会办的补习学校。

  “重点学校管理严厉,接收复读生的现象会不会在质量一般的高中涌现?”运河中学陈老师的答复是:“即使学校敢收,相比于补习学校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也不会选择去这些高中复读。”

  “我一贯不支撑复读!”作为一名教龄30年的资深高中教师,张发新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复读的反对态度:对学生来说,这是对他们青春的糟蹋!现在成才的机遇很多,就是读书上学也不只高考这一次机遇,读三本的学生可以选择继续读研,读大专的学生也可以将来升本,没必要只盯着高考,何况复读一年的效果未必就好。“复读其实是一种非正常的学习,精力压力非常大,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张发新表现。

  “那个不想上省内‘985’高校的学生,第二年成就还没有大的进步,最后还是上了这所高校。”夏季云介绍,复读对大多数人来说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是社会资源的糟蹋,也是个人青春的糟蹋。夏校长告诫学生,大多数用人单位还是更看重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甚于重学校的品牌,因此不能总盯着“名校”。

  在众多批驳意会晤前,南京市教科所的教育专家提示:复读的弊病客观存在,在去除这些弊病的同时,人们也要看重维护复读生的正当权利,选择复读,其实也是他们在行使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本人的学习才能可以上好学校,个人又有强烈愿望,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呢?即使他的条件未必能考上好学校,但是本人有这种寻求,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遇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正当的选择权利,特殊是对自己的未来有重要影响的选择。人们要做的不是阻挡,而是帮他们客观沉着地剖析复读利弊,最终复读与否,还要交由他自己做出选择。(人民日报)

    今日热门                  教育新闻 | 教育社区 | 教育首页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读”--中国国情手册
90后学生嫩模养眼
新闻资讯
 
  • 残疾教师代课因形象转正难 留学马拉松全程实录(图)
  • 富家女带4万行李入学报道 90后新生刚入校便练摊(图)
  • 北大自缢新生尚未脱离危险 农村学生因布局调整辍学
  • 曝光中国贵族学校的腐烂生活 招聘外语留学编辑 实习生
  • 教育名人微博推举 关注搜狐教育
    中国高考制度下的常态五味杂陈说“复读”--中国国情手册